2025公募基金年报 开篇: 规模接近32万亿被动权益大幅增长凤凰体育- 凤凰体育直播- APP
2025-09-18凤凰体育,凤凰体育直播,凤凰体育APP
2024年落下帷幕,回首这一年,公募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。市场的波动不仅考验着基金经理的投资智慧与应变能力,也促使着整个行业在规模格局、产品创新上不断寻求突破。由于主动权益基金以中小投资者为主,存在追涨行为,其行为损耗远高于指数型基金。
展望2025年,公募基金到底应该投什么?怎么投?投资者又该如何减少投资行为损耗,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?
截至2024年12月31日,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达12360只,公募总规模接近32万亿元,规模增速较前两年提升明显。纯债、货币、被动权益、QDII基金近五年规模保持稳步增长,其中被动权益规模延续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态势;而主动权益、混债基金近三年规模持续缩水。
数据来源:Wind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国内被动权益规模比重逐年提升,从2018年底的5.6%提升至2024年底的10.1%;而主动权益规模比重持续降低,从2020年底的24.6%降低至2024年底的12.4%。债券型基金近十年来的比重稳步持续提升。
数据来源:Wind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2024年全年新成立产品1135只,总发行份额11838亿份。随着924权益市场行情的启动,2024年Q4的股混发行份额显著上升,单季度发行1630亿份,为2022年以来的高峰。
数据来源:Wind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公募整体规模增长17%,增速显著高于2022年与2023年;分类型看,被动权益、QDII、债券型基金增长幅度较为明显,主动权益向被动权益迁移的态势延续。
数据来源:Wind,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近五年资金加速流入被动权益基金,流入纯债基金持续保持高位,混债与主动权益近两年为流出态势。
数据来源:Wind,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截至2024年底,公募基金、银行理财、保险、信托、私募基金、私募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31.9万亿元、28.5万亿元、27.6万亿元、27万亿元、19.9万亿元、12.2万亿元。公募基金规模自2023年首次超越银行理财后成为规模最大的品种,并在资管市场的比重逐年稳步提升。
数据来源:Wind,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,省心研究院;产品列表与发行份额数据截至2024-12-31,存量规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
公募基金最早起步于做A股主动权益的传统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。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,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品类。
按照省心研究院大类资产的划分,公募基金目前已经覆盖了国内权益与固收、货币、另类、海外权益与固收几大类资产,能够为投资者实现全球大类资产配置。
2024年:增设I类份额,0申购费、持有七天免赎回费、销服低至0.1%。
2024年:证监会修订《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》,2025年起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由50%放宽至80%,增加“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类型”,为未来更多类型产品纳入预留空间。
从老十家逐步发展到百家争鸣,行业扩张与集中并行。2024年,ETF规模发展迅速,华泰柏瑞基金把握住市场机遇,强势挺进第一梯队。
按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、产品线布局和战略定位来看,公募管理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发展模式,包括平台型、指数大厂、固收大厂、主动管理多策略以及单策略聚焦,其中以平台型的数量最多,此类公司通常具有管理规模较大,产品线齐全,全面发展的特征。
公募基金经理人数3949位创历史新高,2024年新任基金经理人数522位,21年以来持续回落,离任基金经理人数353人,创历史新高,多位百亿基金经理如丘栋荣、茅炜、贾腾等位列其中。
指任职超10年、且任期年化回报超10%的基金经理,合计36人,其中国内权益33人、QDII基金经理2人、固收+基金经理1人,双十老将投资框架成熟、风格稳定。但近3年业绩表现分化显著,所管产品取得正回报的仅有7人,国内主动权益取得正回报的仅:鲍无可(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 )、方旻(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A )、伍旋(鹏华盛世创新A )、鄢耀(工银金融地产A )4位。
3-5年投资经验,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投资框架,任期年化回报超10%的共23人,近3年业绩分化现象也较为明显,仅12位近3年取得了正回报,目前已有董辰、孙蒙两位百亿基金经理。
1-3年投资经验,任期年化回报超10%的共78人,主要得益于24年9月底以来的普涨行情,是否能够保持当前绩优表现还需进一步跟踪。
公募基金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收益率,该方法不受资金申赎的影响,更好的衡量了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及产品本身的收益。但从投资者角度,盈亏是受到资金申赎影响的,且资金的流动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体现,对市场走势有一定的影响。跟踪公募基金资金的流动对于洞察投资者心理,投资偏好等具有重要意义。
2012年3季度以来,公募基金净申购资金共计为22.76万亿。其中,净申购前三的分别是货基、纯债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。在被动指数投资的浪潮下,被动权益基金的净流入规模大幅增长,超过主动权益基金。纯债基金、固收+等产品的净流入规模有所下降。2024年前三季度,主动权益基金净流出领跑市场。
数据来源:Wind,省心研究院;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报,计算方法以公募季报为依据,本季净申赎 = 季末基金规模 - 季初基金规模 - 本季基金利润
2012Q3以来,净流入超过1.5万亿元,利润合计8161亿元,资金的流入流出行为与股票市场表现基本同步。2015年牛市之前主要呈净流出。2019年4季度之后,牛市行情促使投资者大幅申购权益基金,资金再度转为大幅净流入。近两年,随着权益市场低迷,主动权益资金持续流出,今年前三个季度,资金净流出分别为1290、388和1213亿元。
近两年,随着主动权益市场赚钱效应不佳,大多跑输指数,被动投资的浪潮逐渐兴起,且增长势头较好,预计短期内被动产品仍然是股市新增资金的重要源头。
近两年国内市场承压,而以美国、部分新兴市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表现强劲,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,分散风险增厚收益的需求日益凸显。QDII基金自2021Q4开始净流入幅度明显升高,且近两年维持相对高位,预计2025年净流入规模或再创新高。
资金的流入流出行为与主动权益基金相近。资管新规出台之后,混债类基金曾经被投资者寄予厚望,2019年初至2021年一季度是混债类基金的高速发展期,但近两年受股票市场表现较弱的影响,热度有所下滑,资金层面也开始净流出。
机构投资者为主,2012年Q3以来累计净流入达48101亿元,吸金能力较强,资金流入规模位居市场第二,仅次于货基106480亿元的净流入。
2012Q3以来,公募基金利润共计4.50万亿,其中为投资者盈利最多的是货基,盈利共计2.02万亿,其次是主动权益基金,盈利共计0.84万亿,纯债基金盈利0.74万亿。
图23:2012年3季度-2024年3季度区间各类公募利润统计(单位:亿元)
考虑了资金申赎的影响,内部收益率是更好地刻画投资者收益率的指标。区间年化内部收益率最高的分别是增强指数型股票基金、QDII,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.18%、4.42%;纯债基金的内部收益率为3.55%。
以内部收益率减去对应基金指数收益率的差额来衡量。行为损耗最高的是普通股票型基金,相比对应的同花顺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,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少了8.90%。主动权益基金的年化损耗为-4.56%,而增强指数型股票基金的年化行为损耗为-1.15%,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的年化损耗仅为-0.38%。这与指数型基金的投资者机构占比较高,投资行为较为理性成熟有较大关系。
图24:2012年3季度-2024年3季度公募大类内部收益率与对应指数收益率比较
总体来看,指数型基金近几年快速发展,机构投资者青睐通过ETF等产品形式参与二级市场投资,且投资行为更为理性,相对市场指数,获取了更高的收益。而主动权益基金以中小投资者为主,存在追涨行为,使得2012年以来,年化收益相比偏股混合基金指数,每年少了4.56%。
如何降低投资者行为损耗?投资者可通过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,利用资产间的低相关性分散风险,力争获得更充分的收益来源。也可通过参与基金投顾业务,借助专业的力量优选基金,多元配置,从而提升盈利体验。
2024年,被动投资加速发展、高股息资产备受青睐、A500成为新的投资风向标……2024年公募市场有哪些关键词?敬请关注《2025年度公募基金年报之二:2024公募十大年度关键词》。